合同担保
一)担保的定义
担保是指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促进债务人履行债务达成债权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担保一般由当事人双方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被担保合同的从合同,被担保合同是主合同,主合同无效,从合同也无效。但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根据约定。
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担保方法
《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法: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保证
1.保证的定义和方法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根据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法律关系至少有三方参加,即保证人、被保证人和债权人。
保证的方法有两种,即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可以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责任的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实行仍不可以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担保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需要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需要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注意:在具体合同中,担保方法由当事人约定,假如当事人没约定或者约定不清楚的,则根据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这是对债权****利的有效保护。
2.保证人的资格
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但,以下组织不可以作为保证人: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国家机关。经国务院批准为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学校、婴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3.保证合同的内容
保证合同应包含以下内容:
被保证的主债权类型、数额;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保证的方法;
保证担保的范围;
保证的期间;
双方觉得需要约定的其他事情。
4.保证责任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含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及达成债权的成本。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根据约定。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约定或者约定不清楚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一般保证的保证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或者债权人许可债务人出售债务的,应当获得保证人的书面赞同,不然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根据约定。